公司依托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控制赣江新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一种功能微生物填料协同生化处理单元的纳米硅藻高效生物反应器(Functional Microbe loaded Nano-diatom Reactor,简称FMNR)。
公司着眼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难题,组建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预处理+生化处理+后端深度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控制技术系统集成研发。研究高效的高级氧化工艺及材料对难降解高浓度废水进行预氧化;采用基于厌氧反应器+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作为生化处理技术主体,重点筛选培育高性能工程菌种,同时耦合特效生物酶、颗粒污泥技术;研究后端处理技术,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深度降解污染物,同时对废水进行脱色和消毒处理。在稳定达标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高浓度有机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 中心的组建不但可以更好的促进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成果中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发展,而且对于提高新区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控制技术创新能力,优化相关行业科技资源配置,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2020年8月30日下午13:00,赣江新区创新发展局龚云峰处长和临空组团经营发展部聂焕宇科长带领6名评审专家就我司申报的赣江新区“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进行现场评审工作。我司副总裁黄卉、副总工孙燕、行政人事经理李娟以及研发中心技术骨干参加了本次现场评审工作。
2020年7月8日9:30,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举行的南昌临空经济区企业环境污染防治长效管理制度(试行)培训会。参会人员有临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规建部部长李珍明、南昌市昌北生态环境局、临空管规建部全体成员、临空区各企业环保主管人员和南昌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临空经济区环保管家)等30余人。
2020年5月11日下午,中江环保集团执行总裁郑永丰一行顶着炎炎夏日莅临南城县第二水厂水源地保护区上游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检查并指导工作。在表扬项目工作质量的同时,更多的是给项目提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给项目部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人们常用“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家庭难”来形容三江源地区高海拔城镇造林绿化的难点,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16日披露,这一难点取得突破,科研人员通过造林树种物候期观测与抗寒试验采样,总结熟化高海拔地区苗木繁育关键技术。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全域30.2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城镇造林绿化受高海拔、气候条件等因素制约,树木为稀缺景观。 据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介绍,“三江源区高海拔城镇造林绿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项目试验示范区涉及青海省玉树、果洛、黄南三个藏族自治州,2019年平均成活率达到76.8%。 据了解,针对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光照强、大风天数多、植物生长期短的实际,科研人员在造林试验中,采取栽植穴内增施羊板粪、铺设地膜、树干缠绕草绳、搭建防护棚、设置风障、喷施防冻剂等措施。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表示,为确保育苗的成功,在育苗试验中,针对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对比试验,初步总结掌握了不同树种物候和生长节律,并通过建立高寒地区种苗繁育基地,对高海拔地区苗木繁育关键技术进行总结熟化。 数据显示,自2005年启动实施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以来,“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近212亿元,目前三江源地区森林覆盖率为7.43%,水源涵养量提高到211.8亿立方米,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达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