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绿色宜居环境,创造健康生活

资讯分类
/
/
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中国高海拔城镇造林绿化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人们常用“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家庭难”来形容三江源地区高海拔城镇造林绿化的难点,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16日披露,这一难点取得突破,科研人员通过造林树种物候期观测与抗寒试验采样,总结熟化高海拔地区苗木繁育关键技术。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全域30.2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城镇造林绿化受高海拔、气候条件等因素制约,树木为稀缺景观。   据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介绍,“三江源区高海拔城镇造林绿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项目试验示范区涉及青海省玉树、果洛、黄南三个藏族自治州,2019年平均成活率达到76.8%。   据了解,针对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光照强、大风天数多、植物生长期短的实际,科研人员在造林试验中,采取栽植穴内增施羊板粪、铺设地膜、树干缠绕草绳、搭建防护棚、设置风障、喷施防冻剂等措施。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表示,为确保育苗的成功,在育苗试验中,针对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对比试验,初步总结掌握了不同树种物候和生长节律,并通过建立高寒地区种苗繁育基地,对高海拔地区苗木繁育关键技术进行总结熟化。   数据显示,自2005年启动实施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以来,“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近212亿元,目前三江源地区森林覆盖率为7.43%,水源涵养量提高到211.8亿立方米,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达6%以上。
详细
20
2020-05

环境治理要创新市场机制

发布时间 : 2020-05--20 点击量 : 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我国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勾画蓝图。   网民指出,环境治理固然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更好地发挥作用,但不等于政府包办代替,也需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两手都要抓,这就要求落实各类主体责任,提高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网民“马中”认为,指导意见强调包括政府在内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家和政府的制度资源,吸收市场和社会的创新机制体制,有助于实现环境治理的适应性、可持续性和灵活性。要抓住政府与市场两个方面,针对环境治理体系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有效的多样性参与方式。   网民“钟寰平”表示,在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方面,须致力于构建规范开放的市场,打破地区、行业壁垒,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规范市场秩序,减少恶性竞争,防止恶意低价中标,形成统一、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   网民“王学军”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标准,加强财税支持,建立健全常态化、稳定的中央和地方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金融扶持体系,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环境高风险领域研究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网民“泰山”提出,可以引导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服务,设计更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有效缓解污染治理投资不足的矛盾,加快推动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着力通过鼓励多元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等方式,构建市场化的多元融资体系。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